Skip to content

先知尔撒•麦西哈(愿他平安)拯救一位“迷失”的叛徒

《协商》章(《古兰经》第四二章)告诉我们: 那是真主用来向他那些信道而且行善的仆人们报喜的。你说:我不为传达使命而向你们索取报酬,但求为同族而亲爱。谁行一件善事,我要加倍地报酬谁。真主确是至赦的,确是善报的。 《协商》42:23 他答应信道而且行善者的祈祷,他以恩典加赐他们。不信道者将受严厉的刑罚。 《协商》42:26 同样的,《故事》章(《古兰经》第二八章)宣称: 至于悔罪、信道和行善的人,或许是成功的。 但是,如果我们没有“行善”并且没有做好服务呢?穆萨律法解释了绝对服从和对没有达到之人的“可怕的惩罚”,这些在《协商》和《故事》中的戒规都证实了这一点。先知尔撒•麦西哈(愿他平安)的好消息是为那些错过这些戒规中描述的善举的人准备的。你是一个没有完全行善的人吗?那么,读一读尔撒•麦西哈与一个从未行善的人——他甚至是一个叛徒——的相遇。 先知尔撒•麦西哈(愿他平安)复活了拉撒路——揭示了他使命的目的——摧毁死亡本身。现在他正前往耶路撒冷完成他的使命。路上他经过了杰里科(今天在巴勒斯坦西岸)的路上。由于他的许多神迹和教导,一大群人都来看他。在那群人中,有一个富有却被人鄙视的人——撒该。他很富有,因为他是罗马人用军队占领犹太的税吏。他会向人民征收比罗马要求的更多的税款——并将多余的税款留给自己。他被犹太人鄙视,因为他自己虽然是犹太人,但却以这种方式为罗马占领者工作并欺骗自己的人民。他被视为他的人民的叛徒。 因此,身材矮小的撒该在人群中看不到先知尔撒•麦西哈(愿他平安),也没有人愿意帮助他。《引支勒》记录了他如何遇见先知以及说了什么: 耶稣进了耶利哥,正从城里经过。 2 有个人名叫撒该,是税吏长,家财丰厚。 3 他想看看耶稣,可是因为周围人多,他身材矮小,无法看见。 4 他便跑到前面,爬上一棵桑树观看,因为耶稣会从那里经过。 5 耶稣走到那里,抬头招呼他说:“撒该,快下来!今天我要住在你家。” 6 撒该连忙爬下来,兴高采烈地带耶稣回家。 7 百姓见状,都埋怨说:“祂怎么到一个罪人家里作客?” 8 撒该站起来对主说:“主啊,我要把我一半的财产分给穷人。我欺骗过谁,就还谁四倍。” 9 耶稣说:“今天救恩临到这家了,因为他也是亚伯拉罕的子孙。 10 人子来是要寻找和拯救迷失的人。” 《路加福音》19:1-10 人们不喜欢先知的所作所为——邀请自己去撒该的家。撒该很坏,每个人都知道。但撒该承认他是一个罪人。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隐藏我们的罪过,掩盖它们或假装我们没有罪。但撒该没有。他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是错误的。然而,当他迈出第一步去见这位先知时,麦西哈•尔撒时的反应是如此温暖,以至于让所有人都感到惊讶。 尔撒•麦西哈(愿他平安) 希望撒该悔改,远离罪恶,并向“麦西哈”身份的他求助。当撒该这样做时,他发现先知 (愿他平安) 赦免了他——宣布他已从“迷失”中被“救恩”。 你和我呢?我们可能没有做过像撒该这样可耻的事情。但是,因为我们并没有那么坏,所以我们认为,像亚当一样,我们可以隐藏、掩盖或假装我们所做的“小”罪和“错误”。我们希望我们能做足够多的好事来补偿我们做的坏事。前来见先知的群众是这样想的。因此,尔撒并没有邀请自己去他们的任何一个家,也没有宣布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被“救恩”了——只有撒该。我们最好在真主面前承认我们的罪,而不是试图隐藏它们。然后,当我们自己寻求麦西哈•尔撒的怜悯时,我们会发现给到我们的宽恕和赦免将超出我们的想象。 但是,如何才能抹去撒该的恶行,让他从那一刻起就可以得到宽恕——而不用等待审判日呢?我们跟随尔撒•麦西哈(愿他平安)继续前往耶路撒冷完成他的使命。

在复活拉撒路中麦西哈•尔撒的使命

《睹罕》(第四四章《烟雾》)告诉我们古来氏部落拒绝了先知穆罕穆德(愿他平安)的信息,给他以下挑战: 这等人必定要说: 我们只有初次的死亡,我们不会复活。 你们把我们的祖先召唤回来吧,如果你们是说实话的。 《睹罕》44:34-36 他们挑战他让某人死而复生,从而来证明他的消息的真实性。《艾哈噶弗》(第四六章(沙丘))详细讲述了一位非信徒给他的信徒父母发出的类似挑战: 有人对他的父母说:唉!你们俩恫吓我说:我要复活吗?在我之前,有许多世代,确已逝去了。他们俩向真主求援,并且说:伤哉你!你信道吧,真主的应许,确是真实的!他说:这只是古人的故事。 《艾哈噶弗》46:17 非信徒认为复活是一个神话,因为它还没发生过。《睹罕》和 《艾哈噶弗》 都提到非信徒使用从死里复活的测试来审查先知(愿他平安)和所有有神论者的基本信仰。先知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先知也遭到了对手的同样审查。他用这个测试揭示了他的权柄和使命的目的。 麦西哈·尔撒的使命是什么? 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 教导、治愈并创造了许多神迹。但他的门徒、他的追随者甚至他的敌人心中仍然有一个问题:他为什么来?以前的许多先知,包括先知穆萨 (愿他平安),也创造了强大的神迹。既然穆萨已经颁布了律法,而尔撒本人也说他“不是来废除律法的”,那么真主为什么派他来呢? 先知(愿他平安)的朋友病的很严重。他的门徒以为先知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会像治愈许多其他人那样治愈他的朋友。但是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故意没有治愈他的朋友。通过这一举动,他揭示了他的使命。《引支勒》如此记载: 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面对死亡 伯大尼村有个名叫拉撒路的人病倒了。伯大尼是玛丽亚和她姐姐玛大居住的村庄。 2 就是这个玛丽亚后来用香膏抹主,又用自己的头发擦干祂的脚,患病的拉撒路是她的弟弟。 3 她们姊妹两个托人去告诉耶稣,说:“主啊,你所爱的人病了!” 4 耶稣听见后,说:“这病不会致命,而是为了上帝的荣耀,使祂的儿子借此得到荣耀。” 5 耶稣一向爱玛大、玛丽亚和拉撒路, 6 可是祂听到拉撒路有病的消息后,仍逗留了两天, 7 然后才对门徒说:“我们去犹太吧!” 8 门徒说:“老师,犹太人近来想拿石头打你,你还要去那里吗?” 9 耶稣说:“白天不是有十二个小时吗?人在白天走路,不会跌倒,因为他看得见这世上的光。 10 人在夜间走路,才会跌倒,因为没有光。” 11 接着耶稣又说:“我们的朋友拉撒路已经睡了,我去叫醒他。” 12 门徒说:“主啊,如果他睡了,肯定会好的。” 13 其实耶稣是指他已经死了,门徒却以为他真的睡了。 14 于是,耶稣清楚地对他们说:“拉撒路死了。 15 为了你们的缘故,我很高兴自己不在那里,好叫你们信我。现在我们可以去了。” 16 绰号“双胞胎”的多马对其他门徒说:“我们也去,好跟祂一块儿死吧。” 拉撒路死而复活 17 耶稣到了伯大尼,得知拉撒路已经在坟墓里四天了。 18 伯大尼离耶路撒冷不远,大约只有三公里的路, 19 很多犹太人来看玛大和玛丽亚,为她们兄弟的事来安慰她们。 20 玛大听说耶稣来了,就去迎接祂,玛丽亚却仍然坐在家里。 21 玛大对耶稣说:“主啊,你如果早在这里,我弟弟就不会死了。 22 就是现在我也知道你无论向上帝求什么,上帝必定赐给你。” 23 耶稣说:“你弟弟必定复活。” 24 玛大说:“我知道,在末日复活的时候,他必复活。” 25 耶稣说:“我是复活,我是生命。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 26 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你相信吗?” 27 玛大说:“主啊,我信!我相信你是来到世界的基督,是上帝的儿子。” 28 玛大说完了,就回去悄悄地告诉她妹妹玛丽亚:“老师来了,祂叫你去。” 29 玛丽亚听了,急忙起来到耶稣那里。 30 那时,耶稣还没有进村子,仍在玛大迎接祂的地方。 31 那些在家里安慰玛丽亚的犹太人,见她匆匆忙忙地跑了出去,以为她要去坟墓那里哭,就跟着出去。 32 玛丽亚来到耶稣那里,俯伏在祂脚前说:“主啊,你如果早在这里,我弟弟就不会死了。” 33 耶稣看见她和陪她来的犹太人都在哭,心中感动,十分难过, 34 便问:“你们把他葬在哪里了?” 他们答道:“主啊,你来看。”… 在复活拉撒路中麦西哈•尔撒的使命

先知尔撒•麦西哈与约拿的启示

古来氏是控制麦加和克尔白的阿拉伯部落,也是先知穆罕默德(愿他平安)来自的部落。 《古来氏》(《古兰经》第一零六章)描述了古来氏享有的有利盟约: 因为保护古来氏, 因为在冬季和夏季的旅行中保护他们 《古兰经》106:1-3             但是,《优努斯》(《古兰经》第十章《约拿》)重新详细叙述了当先知穆罕穆德把消息带到古来氏时发生的事。 难道人们认为这是怪事吗?我曾启示他们中的一个男子:你要警告众人,你要向信士们报喜,告诉他们在他们的主那里,他们有崇高的品位。不信道者曾说:这确是明显的术士。 《古兰经》10:2             《改买尔》(《古兰经》第五四章《月亮》)警告了古来氏拒绝他的信息他们会面临什么: 你们中不信道的人们比这等人还优秀呢!还是天经中有关于你们的赦条呢? 难道他们说:我们是一个常胜的团体。 那个团体将败北,他们将转背。 不然,复活时是他们的约期;复活时是更艰难的,是更辛苦的。 《古兰经》54:43-46 《尤努斯》也解释了,即使大多数先知被他们的听众(就像古兰氏)无视了,有一个例外—先知约拿(尤努斯)(愿他平安)。 为何没有一个城市的居民信仰正道,因而获得信道的裨益呢?但优努斯的宗族,当他们信道的时候,我曾为他们解除了今世生活中凌辱的刑罚,并使他们暂时享受。 《古兰经》10:98             先知尤努斯被送往异国人民身边。即使如此,他们仍然接受了他的信息。但是,他还没有接受他的角色,在试图逃离之时被一条大鱼活吞了。《改赖姆》描述了他是如何在这条鱼之中悔过他自己的不顺从并被恢复先知身份。 故你应当忍受你的主的判决,不要像那个葬身鱼腹的人一样。当时,他拗著怒呼吁他的主; 假若从他的主发出的恩典没有达到他,那末,他必受责备地被抛到荒凉的地方。 嗣后,他的主拣选了他,并使他入於善人之列。 《古兰经》68:48-50       如同先知穆罕穆德,先知尔撒·麦西哈(愿他平安)去到了他自己的人民(犹太人)那里,他们指责他使用巫术并拒绝了他的信息。所以先知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也将先知约拿/尤努斯称为一个启示。什么启示? 先知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的权柄受到他自己的人民的质疑 我们看到了《引支勒》是如何记录先知尔撒·麦西哈(愿他平安)的教导、医治和神迹的。他经常邀请他的听众(和我们)接受他提供的东西。他献上“活水”,怜悯罪人,寻找“迷失者”,并邀请所有愿意的人进入“上帝之国”。 这些教义令他那个时代的宗教领袖(类似于伊玛目)感到困惑。他们特别想知道他有什么权柄。比如,他真的有权向有罪的人献上神的怜悯,有权为所有人支付进入神国的代价吗?于是宗教领袖向他要了一个启示来证明他的权威。《引支勒》记录了他们的谈话: 尔撒提到约拿(尤努斯)的启示 38 当时,有几个律法教师和法利赛人对耶稣说:“老师,我们想要看你行个神迹。” 39 耶稣回答说:“一个邪恶淫乱的世代想看神迹,可是除了约拿先知的神迹以外,再没有神迹给他们看。 40 约拿在大鱼腹中三日三夜,人子也要在地里三日三夜。 41 在审判的日子,尼尼微人和这世代的人都要起来[a],尼尼微人要定这个世代的罪,因为他们听到约拿的宣告,就悔改了。看啊!这里有一人比约拿更伟大。 《马太福音》12:38-41 历史上的先知尤努斯     … 先知尔撒•麦西哈与约拿的启示

先知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举行“朝觐”

《哈只》(第二一章–《朝觐》) 告诉我们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仪式和典礼。但最重要的不是具体的肉祭,而是我们的内在。 我为每个民族制定一种供献的仪式, 以便他们记念真主之名而屠宰他所赐他们的牲畜。你们的神明是独一的神明,故你们应当只归顺他。你应当以喜讯传示谦恭者。 它们的肉和血,都不能达到真主,但你们的虔诚,能达到他。他为你们这样制服它们,以便你们为真主对你们的引导而尊崇他。你应当向行善者报喜。 《古兰经》22-34,37 水是朝觐的仪式和典礼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朝圣者渴望喝到渗渗泉的泉水。但是,《姆勤克》(第六七章–《国权》)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 你们告诉我吧,如果你们的水一旦渗漏了,谁能给你们一条流水呢? 67:30 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在先知穆萨(愿他平安)任命的一次犹太朝圣中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在这里通过朝觐的角度来看看。 朝觐是众所周知的。鲜为人知的是,3500 年前收到的穆萨(愿他平安)的伊斯兰教法也要求当时的犹太信徒每年都到耶路撒冷进行神圣的朝觐。一种这样的朝圣被称为住棚节。先知穆萨 (愿他平安) 下令的这次朝圣与今天的朝觐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这两次朝圣都在日历上的特定一周进行,都涉及献祭动物,都涉及获取特殊的水(如渗渗泉),都涉及在户外睡觉,并且都涉及绕着神圣的建筑物游行七次。从某种意义上说,住棚节就像是犹太人的朝觐。事实上,今天犹太人仍然庆祝住棚节,但他们庆祝的方式有所不同,因为他们的耶路撒冷的圣殿于公元 70 年被罗马人摧毁。 《引支勒》记录了先知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是如何为这个盛宴进行朝圣的——他的“朝觐”。此记载在被记录时适时进行一些说明。 耶稣前往住棚节(《约翰福音》第七章) 此后,耶稣在加利利周游,他不想去犹太,因为犹太人想杀害他。 2 当时,犹太人的住棚节 [a]快到了, 3 所以,耶稣的兄弟对他说∶“你应该离开这儿去犹太,以便让你的门徒看到你所行的神迹, 4 一个人如果想让自己被众所周知,就不在暗中做事。你即然在做这些事,就在世人面前表现出来吧。” 5 (甚至连耶稣的兄弟们也不信仰他。) 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的弟弟们因为不相信而讽刺他。但后来发生的事情改变了他们的想法,因为他的两个兄弟雅各和裘德后来写了信(称为雅各和裘德),这些信件是新约(《引支勒》)的一部分。是什么改变了他们的想法? 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的复活。             6 耶稣对他们说∶“我的时刻还没有到,但是对你们随时都合适。 7 世人不会恨你们,但却恨我,因为我不停地告诉世人,他们的行为是邪恶的。 8 你们去过住棚节吧,我现在不去,因为我的时刻还没到。” 9 耶稣说完这番话后,继续留在了加利利。 10 他的兄弟去过住棚节了,耶稣也去了,不过不是公开去的,而是秘密去的。 11 犹太首领在节日里到处寻找他,打听说∶“那人在哪里呢?” 12 人们私下对耶稣议论纷纷,有人说∶“他是好人。”也有人说∶“根本不是,他迷惑群众。” 13 不过,没有人敢公开议论他,因为他们都害怕犹太首领。 14 节日过了一半时,耶稣来到大殿院开始教导人们。 15 犹太首领都很吃惊,说∶“这人从未上过学,怎么会知道这么多事情呢?” 16 耶稣回答他们说∶“我教导的不是我自己的教导,而是来自于派遣我的上帝。 17 一个人如果想执行上帝的意旨,他就会明白我的教导是出自上帝还是出自我自己。 18 凭自己讲话的人,企图为自己获得荣耀;但是,要把荣耀带给派遣他来的那位的人-是可信的,他心中没有丝毫虚假。 19 难道摩西没有把律法 [b]颁布给你们吗?可是你们谁也不遵守它。你们为什么想杀害我呢?” 20 人群回答道∶“你一定是被鬼附身了!谁想要杀害你呢?” 21 耶稣回答说∶“我不过显示了一个奇迹,你们就感到惊讶。 22 摩西出于同样的目的,给了你们有关割礼的律法,(其实割礼是你们的祖先传下来的,而不是摩西传下来的。)你们就在安息日为婴儿施行割礼! 23 既然一个人能在安息日受割礼,以便不违反摩西律法,那么我在安息日治好一个人的整个身体,为什么你们就对我感到愤怒呢? 24 不要以外表来评判,而要做出公正的评判。” 耶稣是基督吗 25 有些住在耶路撒冷的人说:“这不是他们要杀的那个人吗? 26 你看他这样公开讲道,居然没有人说什么,难道官长也真的认为他是基督吗? 27 可是基督来的时候,根本没有人知道他从哪里来,我们却知道这个人是从哪里来的。” 当时犹太人之间的争论是尔撒(愿他平安)是否为麦西哈(基督)。犹太人相信认为麦西哈来自何处是未知的。因为他们知道尔撒来自哪里,所以他们认为他不可能是 麦西哈。那么他们从哪里得到这种麦西哈出身时未知的认知呢?来自《讨拉特》?先知的著作?并非如此!先知们已经清楚地说明了麦西哈的出身。公元前 700 年的先知弥迦… 先知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举行“朝觐”

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前来寻找…迷失者

《奉绥来特》章(《古兰经》第四一章)预见到审判日,届时人们将成群结队被带来,甚至会迎来自己的皮肤作不利于他们的见证。他们会被告知: 你们对于你们的主所怀的这种猜想已害了你们,故你们变成了迷失者。 《古兰经》41:23 他们的最终裁决将会是: 我已为他们预定许多魔伴,而那些魔伴,以他们生前或死后的事情迷惑他们,他们应当受刑罚的判决,而入于以前逝去的精灵和人类的若干民族之中,而预言对他们实现,他们确是迷失者。 《古兰经》41:23 这强有力地提醒我们,我们中的很多人都是“迷失者”。可能甚至你也是如此。这创造了一个问题,就像《穆米农》(第二三章–《信士》)解释的一样: 凡善功的分量重的,都是成功的; 凡善功的分量轻的,都是迷失的,他们将永居火狱之中。 23:102-103 善功的分量重的人们保持得救的希望,但是那些善功的分量轻的—他们迷失了,没有希望。接着《穆米农》说他们迷失,进入了毁灭。所以,人们被分成了两类—那些虔诚和洁净(有得救的希望)和不洁之人。 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专门前来帮助不洁之人—— 即《奉绥来特》和《穆米农》中警告的那些注定要下地狱的迷失者。 通常,信教的人会与不信教的人保持距离,以免他们变得不洁。先知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时代的伊斯兰教法教师也是如此。他们与不洁的人保持距离,为要保持纯洁。但 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曾教导说,我们的纯洁和洁净首先取决于我们的内心。因此,他会与那些从仪式上来说并不洁净的人交往。以下是《引支勒》中对于他与罪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伊斯兰教法教师对此的反应的记载。 许多税吏和罪人都来听耶稣讲道, 2 法利赛人和律法教师埋怨说:“这个人竟和罪人来往,还跟他们一起吃饭。” 《路太福音》15:1-2 所以,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为何和罪人来往,还跟他们一起吃饭呢?他享受罪过吗?这位先知通过给他们打比方或者说讲故事来回应了了他的批评者。 迷失的羊 3 耶稣给他们讲了一个比喻: 4 “如果你们有人有一百只羊,走失了一只,难道他不暂时把那九十九只留在草场上,去找那只迷失的羊,一直到找着为止吗? 5 他找到后,会欢欢喜喜地把那只羊扛回家, 6 并邀来朋友邻居,说,‘我走失的羊找到了,来和我一同庆祝吧!’ 7 我告诉你们,同样,一个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这样为他欢喜,甚至比有九十九个不用悔改的义人还欢喜。           在这个故事中,先知(愿他平安)把我们比作羊的同时把他自己比作牧羊人。如任何回去寻找迷失的羊的牧羊人一样,他自己正在找寻迷失者。也许你曾经陷入了某种罪恶——甚至是你家人都不知道的秘密的罪恶。或者,也许你的生活充满了各种问题,令人困惑,以至于让你感到迷茫。这个故事给了希望,因为你可以知道先知 (愿他平安) 正在寻找并帮助你。他想在伤害摧毁你之前拯救你。 《路太福音》15:3-7 接着他讲述了第二个故事。 丢钱的比喻 8 “又比如一个妇人有十块钱,不小心弄丢了一块,难道她不点亮灯,打扫房子,仔细寻找一直到找着为止吗? 9 她找到后,会邀朋友邻居来,说,‘我丢的钱找到了,来和我一同庆祝吧!’ 10 我告诉你们,同样,一个罪人悔改,上帝的众天使也会这样为他欢喜。” 《路太福音》15:8-10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是有价值但丢失的硬币,而他是寻找硬币的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尽管硬币在房子的某个地方丢失了,但它本身并不“知道”它丢失了。硬币感觉不到失去。感到失去的是女人,所以她很仔细地打扫房子,打量着一切,直到找到那枚值钱的硬币才满意。也许你无法“感到”失去。但事实是,我们都需要忏悔,如果你没有忏悔,那么你就迷失了,无论你有没有感觉到。在先知眼中,您是宝贵但已丢失的硬币,他知道损失,因此正在寻找并努力使您明白悔改。 他的第三个故事是最力量的。 浪子回头 11 耶稣又说:“某人有两个儿子。 12 小儿子对父亲说,‘父亲,请你把我应得的家产分给我。’父亲就把财产分给了两个儿子。 13 “没过几天,小儿子带着他所有的财物出门远游去了。他终日在外花天酒地,挥金如土, 14 很快囊空如洗,又遇到严重的饥荒,就陷入困境, 15 只好投靠一个当地人。那人派他到田里去放猪, 16 他饿到恨不得拿喂猪的豆荚充饥,可是连这些也没有人给他。 17 最后,他醒悟过来,心想,‘在我父亲家里,连雇工的口粮都绰绰有余,我现在却要在这里饿死吗? 18 我要动身回到我父亲身边,对他说,父亲,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 19 今后,我再也不配做你的儿子,请把我当作雇工看待吧。’ 20 于是他动身回家。 “他父亲远远地看见他,就动了慈心,跑上前去抱着他连连亲吻。 21 小儿子说,‘父亲,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今后,我再也不配做你的儿子。’… 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前来寻找…迷失者

先知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给予怜悯

你违反过伊斯兰教法中的教律吗?我们都不愿意这么做,但事实是我们当中的很多人都在隐藏我们的失败,希望其他人不会发现我们的罪过并且揭露我们的羞耻。但是,如果你的失败被发现了,你又希望怎样呢?           如同《鲁格曼》章(第三十一章)提醒我们的一样: 这些都是有智慧的经典的节文,是行善者的向导和怜悯。 31:2-3 《鲁格曼》章表示“行善者”能够盼望着“怜悯”。所以,《希只尔》(第十五章《石谷》)问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他说:除迷误者外,谁会绝望于真主的怜悯呢? 15:56 迷误者又当如何呢?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的使命就是为了那些枉受怜悯的迷误者们。这位先知(愿他平安)有过机会向一个被可耻地暴露的人证明该点。 在一次先知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的教导中,这发生在一位年轻的女人身上。《引支勒》是如此记载的。 通奸时被捉的女人 2 第二天清晨,祂又回到圣殿。百姓聚集在祂那里,祂就坐下来教导他们。 3 这时候,律法教师和法利赛人带来一个通奸时被捉的女人,让她站在众人面前, 4 然后问耶稣:“老师,这个女人是在通奸时被捉到的。 5 按摩西的律法,我们要用石头把她打死,你说该怎么处置她呢?” 6 他们这样问是要使耶稣落在他们的圈套里,可以有借口控告祂。耶稣却只是弯着腰用指头在地上写字。 7 他们不断地追问耶稣,于是祂直起腰来,对他们说:“你们中间谁没有罪,谁就先拿石头打她吧。” 8 说完,又弯下腰在地上写字。 9 他们听了这句话,就从老到少一个一个地走了,只剩下耶稣和那个女人在那里。 10 耶稣直起腰来,说:“妇人,他们到哪里去了?没有人定你的罪吗?” 11 她说:“主啊,没有。” 耶稣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回去吧,从今以后不要再犯罪了。” 《约翰福音》8:2-11 这个女人在通奸时被捉,先知穆萨(愿他平安)的伊斯兰教法的教师们想要用石头把她打死,但是他们先把她带到了先知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那里,看看祂会决定什么。祂会维护教法的真理吗?(顺便说一下,根据教法,男人和女人都要被石头打死,但只有女人被带来接受惩罚。) 真主的公正和人类的罪过 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没有推翻律法—这是真主所给的标准,且反映了完美的公正。但是,祂说只有那些没有任何罪过的人才能扔出第一块石头。当教师们思索这点时,他们想起了接下来这个《宰逋尔》中声明的事实。 耶和华从天上俯视人间,看有没有明智者,有没有寻求上帝的人。3 人们都偏离正路,一同堕落;没有人行善,一个也没有! 《诗篇》14:2-3 这意味着不仅仅无信仰者、“非洲高粱”和多神论者犯错,就连那些相信真主的人和祂的信使也会犯错。事实上,根据这些经文来看,当真主看向人们时,祂找不到“一个”行善之人。 穆萨(愿他平安)的伊斯兰教法是上帝和人类基于完全公正的安排,那些遵从它的人可能获得正义。但是,标准是绝对的,不允许哪怕一丝背离。 真主的怜悯 但是,因为众生“一同堕落”,就需要另一安排。此安排不会是基于功德的正义—因为人们无法遵从他们律法的义务—所以此安排必须是基于真主的另一特点—怜悯。祂将以怜悯代替义务。先知穆萨(愿他平安)的律法中预料到了这点。当时,逾越节的羊以及哈伦的牛(《黄牛》章以此命名)给那些往门柱上面涂血的人们赐予了怜悯和生命。这甚至在之前,就于亚当的衣服、哈比尔(愿他平安)的牺牲、以及给予先知诺亚(愿他平安)的怜悯之中被预料到了。《宰逋尔》中也预料到了,其中真主承诺: 我要在一天之内除掉这地方的罪。 《撒迦利亚书》3:9 现在,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将其扩展到了除了怜悯没有其他希望的人身上。有意思的是,对于这位女人的宗教信仰,并没有任何提及或要求。我们知道先知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在他的《登山宝训》中教到 心存怜悯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上帝的怜悯。 《马太福音》5:7 以及 “不要论断别人,免得你们被论断。 2 因为你们怎样论断别人,也必照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尺度衡量别人,也要用什么尺度衡量你们。 《马太福音》7:1-2 给予怜悯以获得怜悯… 先知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给予怜悯

先知叶哈亚(愿他平安)以身殉难

《莫拿非恭》章(第六三章《伪信者》)描述了一些见证了先知穆罕默德(愿真主祝福他,并使他平安)但后来被发现是没用的的骗子的人。 当伪信者来见你的时候,他们说:我们作证,你确是真主的使者。真主知道你确是他的使者,真主作证,伪信的人们确是说谎的。 他们以自己的盟誓为护符,妨碍主道。他们的行为真恶劣! 63:1-2 与《伪信者》相反, 《助迈尔》章(第三九章《助迈尔》)描述了诚实的“见证人”。 大地将因它的主的光明而亮;功过薄将陈列出来;众先知和见证将被召来,他们将被秉公裁判而不受亏枉 39:69 在先知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的时代,一位真正的见证人被称作“殉道者”。一位殉道者即为见证了事件真相的人。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称他的信徒们为“殉道者们” 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后,你们必得到能力,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境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做我的见证人(殉道者)。 《使徒行传》1:8 “殉道者”一词曾经只用于那些诚实的见证人。 但是,如今“殉道者”一词经常被使用。每当众多战争之一中有人丧生,或者在某些教派的冲突之中,当战士们互相残杀而有人死亡时,我都会听到这个词。他常常会被他一边的人称作“殉道者”(也许被另一边称作“非洲高粱”)。 但这是正确的吗?《引支勒》记载了先知叶哈亚(愿他平安)时如何在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的传道工作之间殉道的。他为如何理解此事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例子。以下为《引支勒》是如何记载这些时间的: 分封王希律听见耶稣的名声, 2 就对臣仆说:“这个人是施洗者约翰!他从死里复活了,所以能够行这些神迹。” 3 原来希律为他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罗底的缘故,拘捕了约翰,把他捆绑起来关在监里。 4 因为约翰曾多次对他说:“你娶这个妇人是不对的。” 5 他想杀掉约翰,但怕触怒百姓,因为他们都认为约翰是先知。 6 在希律的生日那天,希罗底的女儿出来在众人面前跳舞。希律非常高兴, 7 就起誓答应她无论要什么都可以。 8 她受了母亲的指使,说:“请把施洗者约翰的头放在盘子里送给我。” 9 希律感到为难,但既然在众宾客面前起了誓,只好下令给她。 10 他派人到监里砍了约翰的头, 11 放在盘子里送给她,她转送给她母亲。 12 约翰的门徒把尸体领回安葬后,就去告诉耶稣。 《马太福音》14:1-12 我们首先看到了先知叶哈亚(愿他平安)被捕的原因。当地的国王(希律)从他身边夺走了他的妻子并娶她为妻—与穆萨(愿他平安)的伊斯兰教法恰恰相反。先知叶哈亚(愿他平安)公开宣称这是错误的,但是腐败的国王并没有听这位先知的,而是逮捕了他。作为有权力的国王的妻子,这位从这段新婚姻中受益的妻子想要压制这位先知。于是她密谋让她的长大的女儿在聚会上,当着她丈夫国王和他的客人的面,表演一段色情的舞蹈。他被女儿的舞蹈所打动,承诺不管她想要什么都会给她。她的母亲告诉她去要先知叶哈亚(愿他平安)的头颅。于是,因说真话而入狱的先知叶哈亚(愿他平安)被斩首,仅仅是因为一个女孩的色情舞蹈在他的客人面前迷住了这位国王。 我们也看到了先知叶哈亚(愿他平安)没有和任何人打架,也没有试图杀害国王。他仅仅在说真话。他敢于警告一位腐败的国王,即使他没有任何世间的权力能够使他站在这位强大的国王的对立面。他说了真话,全因为他对先知穆萨(愿他平安)的伊斯兰教法的爱。对于如今的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好的例子,向我们展现了我们如何作斗争(通过说真话)以及我们为什么而作斗争(先知的真理)。先知叶哈亚(愿他平安)没有试图杀害国王,展开革命,或者发动战争。 叶哈亚殉道的结果           他的方式是最有效的。国王对于他的谋杀太内疚了,以至于他以为先知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强有力的教导和神迹是叶哈亚(愿他平安)的死而复生。           希律对于先知叶哈亚奸诈的谋杀引入了歧途。他的计划就是一个《斐里》章(第一零五章《象》)很好的例子。           难道你不知道你的主怎样处治象的主人们吗? 难道他没有使他们的计谋, 变成无益的吗? 他曾派遣成群的鸟去伤他们, 以粘土石射击他们。 105:1-4       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如此谈起先知叶哈亚(愿他平安): 7 他们离开后,耶稣对众人谈起约翰,说:“你们从前去旷野要看什么呢?看随风摇动的芦苇吗? 8 如果不是,你们到底想看什么?是看穿绫罗绸缎的人吗?那些穿绫罗绸缎的人生活在王宫里。 9 你们究竟想看什么?看先知吗?是的,我告诉你们,他不只是先知。 10 圣经上说,‘看啊,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你前面为你预备道路’,这里所指的就是约翰。 11 我实在告诉你们,凡妇人所生的,没有一个兴起来比施洗者约翰大,然而天国里最微不足道的也比他大。… 先知叶哈亚(愿他平安)以身殉难

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提供“活水”

在《太颓斐弗》章(第83章–《称量不公》)中, 预想是那些真主所亲近的人将会在天堂里饮下清凉的泉水。 真主所亲近的天神们将作证它。 善人们必在恩泽中, 靠在床上注视着 83:21-23 他们将饮封存的天醇:…… 那是一洞泉水,真主所亲近的人将饮它。( 83:25,28 同样的,《印萨尼》章(第76章–《人》)描述了那些给进入天堂的人们的奇异的饮品。 善人们必得饮含有樟脑的醴泉, 即真主的众仆所饮的一道泉水,他们将使它大量涌出。 76:5-6 他们得用那些杯饮含有姜汁的醴泉, 即乐园中有名的清快泉。 76:17-18 但我们在此生的渴望又当如何呢?我们中那些因为罪恶而羞愧的的过去而非“天主所亲近的人”呢?通过祂和一位被拒绝的女人的相遇,先知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进行了与此有关的教导。 之前,我们学习了先知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教给我们的该如何对待敌人。在我们当今的世界中,逊尼派和什叶派、叙利亚阿萨德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在伊拉克——无论你发现自己身处哪个国家,都会不同群体之间的冲突,人们互相憎恨杀害。这让我们的世界变成了地狱般的苦难。先知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 在这个寓言中教导说,进入天堂取决于我们如何对待我们的敌人! 但是,教导一件事是容易的,然而做却截然不同。甚至许多伊玛目和其他宗教老师都教一回事,却做另一回事。先知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呢?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个撒玛利亚人。 (请记住,在他那个时代,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之间的敌意与今天的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之间的敌意相似)。 《引支勒》记录了这次相遇。 耶稣与一位撒玛利亚女人交谈 耶稣得知法利赛人听见祂收门徒、为人施洗比约翰还多,便离开犹太回加利利。其实不是耶稣亲自施洗,而是祂的门徒施洗。 4 祂回加利利的路上必须经过撒玛利亚。 5 于是,祂来到撒玛利亚的一座城,名叫叙加,靠近雅各留给他儿子约瑟的那块地。 6 雅各井就在那个地方。耶稣走路疲乏,坐在井旁休息。那时是中午时分, 7-8 门徒都进城买食物去了。有一个撒玛利亚的妇人来打水,耶稣说:“请你给我一点水吧。” 9 撒玛利亚妇人说:“你是个犹太人,怎么向我这撒玛利亚妇人要水喝?”原来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互不往来。 10 耶稣回答说:“要是你知道上帝的恩赐,又知道向你要水喝的是谁,你早就求祂了,祂也早就把活水给你了。” 11 妇人说:“先生,你没有打水的器具,井又深,你从哪里得到活水呢? 12 我们的祖先雅各把这口井留给我们,他自己和他的儿女、牲畜都喝这井里的水,难道你比他更伟大吗?” 13 耶稣说:“人喝了这井里的水,还会再渴, 14 但是喝了我所赐的活水,永远不会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面成为生命的泉源,涌流不息,直到永生。” 15 妇人说:“先生,请你把这种水赐给我,我就不会再渴了,也用不着来打水了。” 16 耶稣说:“去叫你的丈夫来。” 17 妇人说:“我没有丈夫。”耶稣说:“你说的对,你没有丈夫, 18 因为你已经有过五个丈夫了,现在和你同居的也不是你的丈夫。你说的是实话。” 19 妇人说:“先生,你一定是先知。 20 我们的祖先一向都是在这山上敬拜上帝,你们却说耶路撒冷才是敬拜的地方。” 21 耶稣回答说:“妇人,你当信我。时候快到了,你们将不在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敬拜父。 22 你们不知道你们敬拜的是谁,我们知道我们敬拜的是谁,因为救恩是从犹太人出来的。 23 时候快到了,其实就是现在,真正敬拜父的,要用心灵按真理敬拜祂,因为父寻找的正是这样敬拜祂的人。 24 上帝是灵,所以必须用心灵按真理敬拜祂。” 25 妇人说:“据我所知,那被称为基督的弥赛亚要来。祂来了,会把一切都告诉我们。” 26 耶稣说:“我这跟你说话的人就是祂。”… 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提供“活水”

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教导如何进入天堂

《凯海府》章(第18章–《山洞》)表明那些“行善”之人会进入天堂: 信道而且行善者,得以乐园为招待所, 《凯海府》18:107 事实上,《查西叶》章(第45章–《屈膝》)重述了“行善”之人会入于天堂之恩惠中。 至于信道而且行善者,他们的主要使他们入于他的恩惠中,那确是明显的成功。 《查西叶》45:30 你希望有一天进入天堂吗?你我进天堂的必要条件是什么?曾经,一位在理解先知穆萨 (PBUH) 的伊斯兰教法方面受过教育的犹太“教师”问过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这个问题。 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给了他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以下是《引支勒》中记载的对话。要理解以撒的寓言,您必须了解当时“撒玛利亚人”被犹太人所鄙视。同样的,撒玛利亚人也憎恨犹太人。那时撒玛利亚人和犹太人之间的仇恨将类似于犹太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之间的仇恨,或者今天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仇恨。由于他们的敌意与当今逊尼派和什叶派穆斯林之间的冲突一样具有强烈的政治和宗教性质,也许我们可以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一些东西。 永生和善邻之寓言 25 有一次,一名律法教师站起来试探耶稣,说:“老师,我应该怎样做才能得永生呢?” 26 耶稣反问他:“律法怎么说?你怎么理解?” 27 律法教师答道:“‘你要全心、全情、全力、全意爱主——你的上帝’,又要‘爱邻如己’。” 28 耶稣说:“你答得对,照着去做就有永生了。” 29 律法教师想证明自己有理,就问:“那么,谁是我的邻居呢?” 30 耶稣回答说:“有个人从耶路撒冷去耶利哥,途中被劫。强盗剥了他的衣服,把他打个半死,丢在那里,然后扬长而去。 31 “刚好有位祭司经过,看见那人躺在地上,连忙从旁边绕过,继续赶路。 32 又有个利未人经过,也跟先前那个祭司一样从旁边绕过去了。 33 “后来,有位撒玛利亚人[b]经过,看见这个人,就动了慈心, 34 连忙上前用油和酒替他敷伤口,包扎妥当,然后把他扶上自己骑的牲口,带到附近的客店照料。 35 次日还交给店主两个银币,说,‘请替我好好照顾这个人。如果钱不够的话,等我回来再补给你。’ 36 那么,你认为这三个人中谁是被劫者的邻居呢?” 37 律法教师说:“是那个同情他的人。” 耶稣说:“你去照样做吧。” 《路加福音》10:25-37 当律法教师回答“全意爱主—你的上帝”和“爱邻如己”时,他是在引用穆萨(愿他平安)的伊斯兰教教法。尔撒表示他答对了,但提出了谁是他的邻居这一问题。所以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给他讲了这一寓言。 在寓言中,我们以为信教之人(祭司和利未人)会帮助被打之人,但他们无视了他,任由他处于无助的状态。他们的宗教没有让他们成为善邻。相反的,帮助他的是我们最没有想到的人并且以为是他的敌人的人。 所以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命令“去照样做”。我不知道你怎么想,但我对这则寓言的第一反应是我肯定误解了,然后我很想忽略它。 但是,想一想各地发生的所有的战斗、杀戮、心疼和苦难都是因为大多数人们忽略这条命令。如果我们想这位撒玛利亚人一般生活,我们的城市和国家会是和平的,而非充满斗争。而且我们会有进入天堂的保证。就眼下情况来看,有进入天堂的保证的人少之又少—即使他们如同这位和尔撒(愿他平安)交谈的律法教师一样无比虔诚地生活。 你有永生的保证吗? 但成为这般邻居是有可能的么?我们怎么能这么做呢?如果我们对自己坦诚相待,我们必须承认成为他所命令的该邻居是很难做到的。 当发现我们做不到的话会变得“心灵贫穷”— 这也是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教过的进入“上帝之国”的必要条件时,我们可能会看见一丝希望。 与其忽略这个寓言,或者为之辩解,我们应该用它来审视自己并且承认我们做不到 –这太难了。然后,在我们的无助之中,我们可以想真主求救。像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于《登山宝训》中允诺的一样: 7 “祈求,就会给你们;寻找,就会寻见;叩门,就会给你们开门。 8 因为凡祈求的,就得到;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 9 “你们做父亲的,谁会在儿子要饼时给他石头, 10 要鱼时给他毒蛇呢? 11 你们虽然邪恶,尚且知道把好东西给儿女,你们的天父岂不更要把好东西赐给求祂的人吗? 《马太福音》7:7-11 因此,我们得到了麦西哈的许可,可以求助… 麦西哈•尔撒(愿他平安)教导如何进入天堂

尔撒•麦西哈(愿他平安)以寓言教导

我们见识到了尔撒·麦西哈时如何以独特的权柄进行教学的。与此同时,他还使用展现真实原则的故事进行教学。例如,我们看到他如何使用盛宴的故事来教授上帝之国,​​以及如何通过无情仆人的故事来教导宽恕。这些故事被称为寓言,尔撒·麦西哈(愿他平安)以其教导中寓言所占比例之重以及其寓言之引人注目,在众先知和教师中独树一帜,。 《安凯逋特》章(第29章 – 《蜘蛛》)告诉我们,真主也使用寓言。据记载 这些寓言,是我为众人而设的,只有学者能了解它。 《安凯逋特》29:43 《易卜拉欣》章(第14章)告诉我们真主是如何用关于一棵树的寓言来教导我们的。 难道你不知道真主有过这样一个寓言吗?一句良言,好比一棵优良的树,其根柢是深固的,其枝条高耸入云, 凭主的许可,按时结果。真主为众人打了许多比方,以便他们记取教诲。 一句恶言,恰似一棵恶劣的树,从大地上被连根拔去,绝没有一点安定。(《易卜拉欣》14:24-26) 尔撒·麦西哈的寓言 有一次,他的信徒们问他为什么要以寓言教导。《引支勒》记载的解释如下: 10 门徒上前问耶稣:“你为什么要用寓言来教导他们呢?” 11 耶稣回答说:“天国的奥秘只让你们知道,不让他们知道。 12 因为凡有的,还要给他更多,他就丰富有余;凡没有的,连他仅有的也要夺去。 13 我用比喻教导他们是因为他们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闻而不悟。  《马太福音》13:10-13 他的最后一句话是对先知以赛亚(愿他平安)(曾警告过我们不要让我们的内心变得坚硬)所言的复述。也就是说,有时我们之所以不理解某些事是因为我们错过了解释或者解释太复杂不易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更加清楚的解释可以消除这种疑惑。然而,其他时候,我们不理解的原因是我们内心中不愿理解。我们可能不会承认这一点,所以我们一直问问题,就好像阻碍我们的是精神上的理解力。但是如果疑惑是在我们心中而不是脑海中的话,永远不会有足够的解释。然后问题就成了我们不愿顺服,而非我们无法在精神上理解。   当先知尔撒·麦西哈(愿他平安)用寓言教学时,对他所教导的人群产生了戏剧性的影响。那些脑子不明白的,就会对故事产生好奇,进一步追问,进而理解;不愿意顺服的,就会以蔑视和冷漠的态度对待故事,得不到进一步的理解。使用寓言是大师区分人的一种方式,就像农夫通过筛选将小麦与谷壳分开一样。愿意顺服的人和不愿意顺服的人会被分开的。那些不愿顺服的人会觉得这个比喻很令人疑惑,因为他们的内心不愿意顺服它的真理。虽然看见了,但他们看不到重点。 撒种者和四种泥土 当门徒们问先知尔撒(愿他平安)他寓言里的教导时,他正在以一组寓言教授上帝之国及其对人们的影响。以下为第一则: 3 他用比喻给他们讲许多道理,说:“有一个农夫出去撒种。 4 撒种的时候,有些种子落在路旁,被飞鸟吃掉了; 5 有些落在石头地上,因为泥土不深,种子很快就发芽了,然而因为没有根, 6 被太阳一晒,就枯萎了; 7 有些落在荆棘丛中,荆棘长起来便把嫩苗挤住了; 8 有些落在沃土里,就结出果实,收成多达三十倍、六十倍、一百倍。 9 有耳朵的,都应当听。” 《马太福音》13:3-9 所以这则寓言意味着什么呢?我们不需要猜,因为那些有着愿意顺服的内心的人们对寓言产生了好奇,问了它的意思,他回答: 18 “所以,你们应当留心这撒种的比喻。 19 种子落在路旁,是指人听了天国的道理却不明白,魔鬼乘虚而入,把撒在他心里的夺走了; 20 种子落在石头地上,是指人听了道后,立刻欢喜地接受了, 21 但因为他心里没有根基,不过是暂时接受,一旦为道遭受患难或迫害,就立刻放弃了信仰; 22 种子落在荆棘丛中,是指人虽然听过道,但生活的忧虑和钱财的迷惑把道挤住了,以致不能结出果实。 23 种子落在沃土里,是指人听了道,并明白了道,就结出果实来,有的多达一百倍,有的六十倍,有的三十倍。” 《马太福音》13:18-23 我们可以看到,这里关于上帝之国的讯息有四种回应。第一种回应即不“明白”,所以魔鬼(易卜劣斯)将讯息从他们心中夺走了。剩下三种回应一开始都是极其积极的,他们开心地接受这条讯息。但是,在困难时期,这一讯息必须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而不仅仅只是我们在脑海中接受这条讯息,随即继续以我们想要的方式生活。其中两种回应没有允许该讯息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只有第四颗“听了道,并明白了道”的心会真正的顺服,就像真主寻求的那样。       此寓言的要点之一就是让我们问出以下问题:“我是其中哪种泥土呢?”只有那些真正“明白”的人才会成为好的庄稼。加强理解的一种方式就是仔细看先前从亚当开始的先知们通过《讨拉特》和《宰逋尔》关于上帝之国所揭示了些什么。这就是我们从最早的先知开始的原因。《讨拉特》中重要的迹象来自对易卜拉欣(愿他平安)的允诺和他的牺牲、穆萨(愿他平安)、十条诫命和呼兰(愿他平安)。与此同时,《宰逋尔》中,理解“麦西哈”的起源和以赛亚、耶利米、撒迦利亚、丹尼尔和马拉基的揭示也会让我们准备好明白“上帝之国的讯息”。 毒麦的寓言 在解释了这个寓言之后,尔撒·麦西哈(愿他平安)教授了毒麦的寓言。 24 耶稣又给他们讲了一个比喻,说:“天国就像一个人,将好种子撒在田里。 25 人们睡觉的时候,仇敌过来把毒麦撒在他的麦田里,就走了。 26 当麦子长苗吐穗时,毒麦也长起来了。 27 奴仆看见了就来问主人,‘主人啊!你不是把好种子撒在田里了吗?从哪里来的毒麦呢?’ 28 “主人回答说,‘这是仇敌做的。’奴仆问道,‘要我们去拔掉它们吗?’ 29 “主人说,‘不用了,因为拔毒麦会连麦子一起拔掉。 30 让它们跟麦子一起生长吧,到收割的时候,我会吩咐收割的工人先把毒麦收集起来,扎成捆,留着烧,然后将麦子存入谷仓。’” 以下为他给出的解释: 36 后来,耶稣离开人群,进到屋里。门徒也跟着进去,对耶稣说:“请为我们解释毒麦的比喻。”… 尔撒•麦西哈(愿他平安)以寓言教导